据相关数据显示,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总量从2003年的66.8万起下降到2012年的20.4万起,死亡人数也从2003年的10.4万人下降到了2012年的6万人。虽然中国道路安全形势逐年好转,但是因为交通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依然不容乐观。而据相关数据显示,夏季交通事故发生率是其他季节的2倍。进入夏季以来,气温逐渐升高,交通事故也开始呈上升趋势。据交管部门分析历年夏季发生交通事故数据显示,疲劳驾驶、爆胎、自燃成为影响夏季行车安全的三大主要因素。
疲劳驾车成夺命杀手
夏季昼长夜短,人们睡眠时间也随之缩短,夜间睡眠不足致白天犯困、精神不集中,加上夏季气温高,人体新陈代谢加快易疲倦,驾驶人驾车会出现精神不振、反应迟钝、注意力不集中等疲劳反应,面对突发交通状况的处理反应能力下降,疲劳驾驶为夏季交通事故重要原因。据交管部门统计,今年以来,本市因疲劳驾驶引发交通事故1392起,致3人死亡,56人受伤,经济损失达659.2万元。
案例:“梦游”高速险撞车
今年7月29日凌晨1:00左右,津蓟高速公路歪歪斜斜驶来的轿车一头撞向护栏,后又撞向另一侧超车道,幸好位于第一车道的轿车紧急避让,才没有发生意外,可是这辆轿车的驾驶人似乎并没有发现险情,依然驾驶车辆如醉酒般在高速路上行驶。
此时,巡查交警发现险情,立即拉响警报并迅速向该车驾驶人喊话,促使其尽快停车。原来,前一天23:00左右,驾驶人张先生驾车驶上高速公路,因为辛苦工作一天又要开夜车,在连开2个小时后,他就觉得眼皮发沉,交警喊话时,张先生已经进入睡眠状态。幸好交警及时发现叫停,这才避免一起交通意外的发生。
另一疲劳驾车案例是,8月9日3时45分,上海一辆旅游客车在安徽合肥合淮阜高速公路,因超速和疲劳驾驶,与一辆重型半挂车追尾相撞,造成10死、35伤的惨重后果。
交警提示:疲劳驾驶危害多
驾驶机动车是一项具有较高危险性的工作。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,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产生生理机能或心理机能的失调,即在生理或心理上产生疲劳,使驾驶人精神感觉、知觉紊乱,驾驶动作协调性下降,误判、错判信息增多,由此造成交通事故。据不完全统计,因疲劳驾车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总起数的20%左右。
我国《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》中明确规定: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不得开车。此外,客运车辆凌晨2时至5时要停车休息。
公安部123号令也有明确规定:对连续驾驶中型以上载客汽车、危险物品运输车辆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驾驶人记12分;对连续驾驶中型以上载客汽车、危险物品运输车辆以外的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驾驶人记6分。
据交管部门统计,今年以来,全市共查处疲劳驾驶交通违法12325起。交管部门提醒广大市民,长途行车前应节制夜间娱乐,保证睡眠时间和提高睡眠质量,特别要注意行车不要因赶时间而放弃睡眠。驾车的小细节也能有效预防疲劳驾驶,如驾驶途中不要长时间佩戴太阳镜等等,开车时也不要听节奏太过强烈或缓慢的歌曲,也要慎用抗过敏药和清热解毒药等含有催眠成分的药物,如身体不适服药后应该避免开车。
爆胎是汽车事故一大杀手
夏季气候炎热,路面温度较高,加之部分车辆轮胎老化气压有误,致爆胎事故频发。特别是爆胎极易引发重大交通事故,统计表明,行车时速160公里以上爆胎死亡率近100%,爆胎是目前汽车交通事故一大杀手。从有关部门了解到,7月份,高速交警宁波支队共接到爆胎的报警电话1823起,较平常时期上升45%,其中大车爆胎1400辆次,小车爆胎423辆次。据本市交管部门统计,今年以来,本市发生汽车爆胎事故106起,直接经济损失28.1万元。
案例:后轮爆胎 大货车跑偏
不久前,一辆在高速公路上全速行进中的半挂货车突然失控。将高速公路护栏撞飞20多米、撞翻隔离网后发生侧翻。后来据大货车司机向警方介绍,大货车失控是因为右后轮突然爆胎导致的。虽然他紧踩刹车,但是货车还是因为“头重脚轻”严重跑偏,这才撞上路边护栏。
同样的事例还有很多,据高速公路交警介绍,曾经在津晋高速公路上发生一起爆胎意外,一辆公路客运班车在行驶过程中爆胎翻车,虽然驾驶人尽力抢救,可是客车最终还是在撞上护栏后侧翻,车上9名乘客受伤。
面对爆胎 预防很重要
交管部门介绍,引发爆胎的原因很多。轮胎被尖锐物体扎破导致漏气会引发爆胎。汽车高速行驶使轮胎温度升高,随之轮胎内气压升高,轮胎变形、弹性减低,在遇到外力冲击时也会爆胎。此外,当时速超过120公里,轮胎气压不足易致胎体谐振动引发谐振力,如轮胎不结实或已有伤也易爆胎。
交警表示,爆胎很危险,但是爆胎可以提前预防。市民在出行前,要检查轮胎,通过目测观察轮胎花纹深度,胎面、胎壁等有没有损伤裂纹,有无老化、鼓包等,有就及时更换或修补。经常检查轮胎冷却下气压,包括备胎,发现气压不足,马上查找漏气原因。常检查轮胎是否损伤,定期对车辆四轮定位检查,避免轮胎不规则磨损。
此外,不超速、不超载、不用超过使用期限轮胎和少用翻新轮胎是预防爆胎尤为重要的条件。在高速公路上一般行车2小时停车,但不能往车胎浇水,以免轮胎变形。
安装轮胎气压跟踪系统,这是目前业界公认的防范车辆爆胎的有效方法。轮胎气压跟踪系统已成为家用车标准配置,外出最好带上备胎和千斤顶、轮胎摇柄等工具。
交警提示:遭遇爆胎正确应变
如果在高速行驶过程中遭遇爆胎,驾驶人一定不要慌张。一般而言,爆胎后,驾驶人第一反应往往踩刹车,可事实上如驾驶人爆胎时本能踩刹车反成“罪过”。
如果是前轮爆胎,要握紧方向盘,调整车头,动作要轻柔,不要慌张地反复猛打方向盘,以免汽车出现强烈侧滑甚至掉头。然后慢慢减速,逐级减挡,松开油门踏板并反复轻踩刹车,将汽车缓慢停下来。
如果是后轮爆胎,车会呈现不稳状态,会产生一股轻微的力量,使车子倾向爆胎的那一边。此时应该反复轻踩踏板,采用收油减挡的方式将汽车缓慢停下。与前胎爆裂时一样,不要猛踩刹车踏板,也不要迅速松开油门踏板,可以运用收油减挡的方式让汽车逐渐减速并最终停下。
汽车自燃伤人又伤财
线束老化、安装不合理、接插件松脱、雨水侵蚀、发动机舱油污……这些都能成为致车辆自燃的因素。据交管部门统计,今年以来,本市发生汽车自燃事故26起,经济损失16.4万元。而车辆自燃貌似只是财产损失,其实稍有处理不慎,便有可能导致人员伤亡。夏季自燃案件增多,如何防患于未“燃”?
案例:突然起火 损失惨重
8月1日凌晨1:00,南开区二纬路上一辆夏利车自燃。据目击者回忆,当时发生自燃的夏利车并没有行驶,而是停在路边,车上也没人。不知道怎么回事,夏利车的前机盖子处冒烟,随后起火。虽然在发现火情之后立即扑救,但是最终夏利车依然被烧毁。
8月2日15:00左右,外环线2号桥附近发生一起面包车自燃事件。火情最先是被车外人发现,当听到有人示警时,车内3名乘客才发现险情。在周边市民的帮助下,3名乘客成功逃脱,不过面包车却损失惨重。
八成自燃缘于电线短路
据有关部门介绍,通过对多起汽车自燃事故分析,其中八成以上的汽车自燃事故是因为电源线路短路引发。据了解,夏季高温长时间行驶,汽车引擎盖内温度超高引发自燃,还有汽车电源线路老化、私改线路或设备致电源线路短路为频频自燃主因。
交警表示,在发生自燃的事故中,车辆使用时间过长,电路磨损等情况最易引发自燃,而个别车主私改汽车线路或加装车辆附加设备,安装过程中使用非专业接线、接插头,也埋下自燃隐患。还有的车主习惯在车内存放废棉纱、毛巾、线手套、碳酸饮料、摩丝、杀虫剂、香水、打火机等等,而这些物品在高温下尤其密封空间内有可能引发火灾。
交警提示:遇车自燃别慌
汽车自燃前一般会冒黑烟、有焦煳味儿。车主通过车窗及后视镜看到烟雾后应立即停车检查,关闭电源。不要急着抢救车内财物,防止被意外烧伤。熟练使用灭火器,灭火器为随车携带必需装备,车主应熟练掌握灭火器使用方法,切忌手忙脚乱。
遇汽车火灾是救是逃要视情况而定。一般来说,私家车3分钟内火灾可能自行扑灭,如燃烧超过3分钟危险太大,应弃车逃生。车主一旦闻到焦臭味或看到烟雾,应立即在安全地方停车并关闭电源,因为这样可以切断汽车点火和喷油,减少着火几率或降低损害,然后拉紧手刹离开车。
据汽车维修业内人士介绍,进入夏季气温逐渐升高,高温天气预防汽车自燃更重要。要定期检查汽车电路、油路,尤其发动机附近电线,绝缘皮最易老化应多注意;发动机运转时,不要向化油器口倒汽油,避免汽车停驶后长时间打开点火开关;不要将车停在易燃物附近,尽量停在阴凉处,避免长时间暴晒;不要将气体打火机、香水、清新剂、灭蚊剂等易燃物品放在车内,更不能放汽油、柴油等危险品;车内应配备灭火器并定期更换;不要私改线路,应找专业技术人员改装,如电路改装或加设备时一定要包好线路防止漏电;夏季车内开空调闻到空调吹出异味要立即停车检查,这是车辆自燃前兆。
|
E电园纯电皮卡是啥妖孽
E电园试北汽纯电EU26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