汽车三包规定虽然定于今年10月1日才开始实施。但截止目前,已有一汽大众、上海大众、上汽乘用车、上海通用、北京汽车、长安马自达、神龙汽车和比亚迪等近20家车企率先开始实施“新三包”政策。
车企率先实施三包政策其初衷当然不是真正为消费者考虑,也并不单纯是企业的一种噱头宣传,从企业经营以赚取利润的本质角度,车企率先实施三包政策原因有二:
一是为在消费者面前树立企业良好形象。车企率先实施三包政策,无疑会让消费者认为这样的企业是讲究社会责任的,是真正为消费者考虑的企业。从而让消费者对于这个企业的信赖度增强,对其旗下产品增加好感。
二是为实现全年营销目标的一种促销举措。一方面,由于今年宏观经济形势的相对不景气,上半年国内汽车市场的表现相对并不是十分好,为了完成全年营销目标,率先实施三包规定无疑成为了车企的一种促销举措;另一方面,7、8月份是汽车市场的传统淡季,为了尽量确保淡季不淡,车企率先实施三包规定,无疑有助于释放因三包政策而导致消费者持币待够车市抑制消费。
而车企率先实施三包政策,于消费者来讲固然是个好消息,可以在提前享受汽车生活的同时,不用担心享受不到新三包政策;于经销商来讲,则影响微乎其微,车企和经销商早已经对即将实施的新三包政策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,提前个把月并不实质影响。
应该来讲,新三包政策的实施对于消费者来讲当然是个好消息,但正如多家车企所发布的提前实施三包规定的公告当中,鲜有车企针对“三包”政策中“质量问题界定”、“退换车”以及“三包争议技术”等核心问题有明确规定一样,消费者即使在享受到新三包政策的前提下,在所购买的车辆出现质量问题的时候,仍然将面临“质量问题界定”、“退换车”以及“三包争议技术”等核心问题。而对于车企来讲,新三包政策的实施无疑可谓是汽车行业新一轮洗牌的开始,尤其对于自主品牌车企来讲。实施三包政策,对于汽车企业来讲,无疑将增加巨大的成本压力,特别是对那些质量及工艺管控等不到位的车企。而在笔者开来,新三包政策的实施,必然如本文开头那样,促使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实施延长汽车三包期等政策。但延长三包期政策带来的最大压力就是成本压力,而对于合资品牌来讲,一者其有更高的品牌溢价能力;二者其有更好的质量工艺管控。因此,延长三包期虽对其也有增加压力,但仍然远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。而对于自主品牌来讲,一者产品销售仍主打高性价比,品牌溢价能力较低;二者在质量工艺管控等领域仍与合资品牌存在明显的差距。因此,延长三包期对其的影响是巨大的,甚至是不可承受之重,尤其是对于那些二线自主品牌而言。
在笔者看来,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如果在实施新三包政策的同时,不考虑如果保护并促进自主品牌的发展,可能又会如合资自主品牌政策一样,扶持了合资品牌的发展,而进一步压缩了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。在整个自主品牌汽车产业仍处于全面落后的情况下,完全依靠市场调节的作用,以期实现自主品牌的优胜劣汰,其最终结果可能导致自主品牌的全军覆没。
|
E电园纯电皮卡是啥妖孽
E电园试北汽纯电EU260